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氣候復雜,河湖眾多門神和畢加索,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文明決定了我國水之自然規律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治水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 和國家興盛的至關重要性。“善治國者先治水”,自古以來尊龍凱時官網,對水的探索就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
始于東漢時期,中國就以圖為主水資源、圖文並茂的形式記述山川、河流、湖泊與城邑,稱為《圖經》,其中“圖”是指以圖的形式標記山川、疆域、關隘等的位置;“經”是對“圖”的文字說明。
世界上發達國家歷來重視水圖的編制工作。美國1962年和1973年兩次編制了《美國水圖》(Water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1999年出版了《美國地下水圖集》。歐盟2018年出版了《歐洲城市水圖》,2020年出版了《全球地表水動態圖集》。
我國有關部門陸續編制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1999年)、《中國植被圖集》(2001年)、《中國地質圖集》(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2002年)、《中國自然災害系統地圖集》(2003年)、《中國地貌圖集》(2004年)、《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圖集》(2004年)、《中國重大自然災害與社會圖集》(2004年)等與水有關的綜合圖集,水利部門也陸續編制了各流域水利圖集珠江,、流域防洪工程圖集、《中國暴雨統計參數圖集》等專業圖集,但一直缺少一部以水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地圖集。
1963年,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文研究所組織編纂了《中國水文圖集》,該圖集用圖表描述我國基本水文要素的一些特征,限于當時的水文數據系列短、資料少而未出版。
1975年8月淮河特大暴雨導致板橋和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大壩潰決,給當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水利電力部在南京成立了直屬的水文水資源研究所,從事暴雨、洪水、幹旱等水文基礎理論和水資源配置與管理方面的研究門神和畢加索。該所部分研究人員曾參加過《中國水文圖集》(內部資料)的編制工作,研究所成立後不久遂向原水利電力部提出《中國水圖》的編制建議。
1985年原水利電力部科技司向水文水資源研究所下達了編制《中國水圖》的任務,限于資料和人員變動等原因水文,,最終未能完成和出版。但是,前期編圖的思路對《中國水圖》的編纂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鑑作用。
2009年,水利部正式立項編制《中國水圖》。編制《中國水圖》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每一張主題圖的編制都需要海量的信息支撐。
圖集中絕大多數圖件是本次編圖時新的研究成果,體現了水利、農業節水。、交通、地質、氣象、環境、社會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在水利部規劃計劃司、水文司等司局的指導下,編圖技術負責單位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中國灌溉排水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中心,各流域機構水旱災害防禦部門,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等19家單位和機構跨行業聯合攻關門神和畢加索,歷時10個寒暑的艱苦努力,團結協作尊龍凱時官網,攻堅克難,最終完成了這一由海量數據支撐、系統反映我國水的基本情況和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大型圖集。
《中國水圖》是一部以水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圖集,它以圖語言並輔以數表和文字,從不同角度尊龍凱時官網、不同尺度、不同側面門神和畢加索,系統地描述我國領土範圍內各種形態水的數量和質量,水的循環及其時空分布規律,水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水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等,形象、直觀、科學地反映我國水的形成、循環、開發、保護,以及我國面臨的新老水問題,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了我國在治水、管水實踐中的偉大成就和經驗尊龍凱時官網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
它是以圖表語言尊龍凱時官網,直觀地詮釋和表述我國領土範圍內關于水的國情和知識體系,是對我國水利科學技術研究、水利規劃和治水成就的全面系統的總結。
《中國水圖》附有大量具有很高應用價值的各類參數圖表,傳承了中國歷代不斷探索和科學表達關于水的知識體系,更是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水科學家和水利專家們關于自然水體門神和畢加索、水文循環、洪水與幹旱、水資源、水環境、水工程等領域研究與實踐成果之集大成。
張建雲,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國際水文科學協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尊龍凱時官網,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後續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副理事長,《水科學進展》雜志主編等職尊龍凱時官網。
長期從事水文水資源、防汛抗旱減災、氣候變化影響、水生態治理與保護等方面科研工作。作為總設計師,全過程主持了國家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設計及一期工程建設,創新設計全國防汛信息傳輸系統、研發中國洪水預報系統,為國家防汛減災做出突出貢獻;研發大壩安全管理技術和信息系統,全面提升國家水庫大壩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引領水利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研究,構建了全國尺度分布式氣候變化影響評價系統,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
出版專著7部、譯著1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先後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門神和畢加索。